上有高校生,下有中学生,中职生一直扮演着"鸡肋"的角色。初出校门,步入社会常常是碰了一个又一个冷壁。随便走进一个人才市场,那些招聘信息上,学历要求一栏,多是"大专以上学历"。而那些学历不限的工作,90%以上是小学文凭的人也可以做,基本待遇普遍很低,而要求中职学历的,几乎看不到。从表面上看,如果愿意" undefined undefined低就",一些没学历要求的工作应该不难找,但实际上,很多企业主反而更愿意聘请初高中或小学文凭的,而且这种竞争反而更激烈,符合条件的人太多了,一伸手就是一大把。
--这是一个即将毕业的中职生的就业困惑。
近些年来,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,的确对中职生的就业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,但是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每位中职生自身,这是内因。社会上,本科生输给中职生的例子不是没有,一位招聘经理曾说过:"很多时候,学历在实践中已不是重点。如何用最小的劲做最大的事才是用人单位关心的。"可见,中职生不断"武装"自己,增加实践经验才是正道,是金子总会发光的。
一个人的择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,除了个人才能、经验、机遇等条件之外,还取决于个体的职业期望是否合理。人的一生中,对职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,随之的职业期望也在不断发展。中职生的年龄一般不足 19 岁,身心都还不成熟,但他们马上面临就业,所以对于中职生而言,客观准确地制定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自然是必不可少,这样能使自己逐渐形成科学、合理的职业期望,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,扬长避短,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很快适应和发挥个人的潜力。一个中职生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落后了本科专科生,所以更要用"后天"的努力来弥补"先天"的不足。
认识自我是基础
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对自我的分析。认识自我无论在什么时候,什么地方都是一个人所必须掌握的。只有认识了自己的性格、气质、能力、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短处,才能按照自己的这些特点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。职业选择也一样,比如说,自己天生好动,比较粗心,就不能选择会计这一职业。但很多人在当初选择职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或性格,而直接考虑的是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或外界人员的影响。一时的选择错误,不免夜点遗憾,但是自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。笔者有位朋友,由于中考失利,考进了一所中职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,但是他一直对电脑感兴趣,课余时间就不断地学习-些计算机知识,现在他在一家民营企业里担任网管,而他的工作绩效并不输于同行的本科生。可见,充分认识自己对将来的职业选择和倾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自我定位很重要
完成了认识自我后,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。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大专生,或者是这次讨论的中职生,都需要给自己一个定位。只有定位,你才能理性地去选择职业。这个定位很有讲究,如果定得太高,工作找不到;定得太低,又觉得无法展现自己的能力。
那如何来做个合理的定位呢?如果说认识自己是属于"5W法"的第一个:Who am I?(我是谁?)那么对自己的评价就属于中间3个W。即What will I do?(我想做什么?);What can I do?(我会做什么?);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?(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?)
研究表明,目前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刊顶利就业的职业心理,如:
•依赖心理--认为找工作是学校和家长的事。
•自卑心理--认为中职生没有什么前途,努力也没有用。
•职业心理定式一一认为自己只能在所学专业范围内找工作。
•勉强心理--反正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,学校推荐的工作即使不满意也只能接受。
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,即使机会作在面前,也无法好好把握住。如果你一毕业就想工作的话,就必须经常出去跑跑,了解人才市场的情祝。然后自信地去应聘自己觉得可以胜任的岗位,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现给用人单位。如果学校有机会介绍工作,那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地表现,边实践边学习,争取能够长时间地留在那工作,即使公司没有留下你,你也算拥有了一段工作经验,这也是一种财富。如果介绍的工作不满意,也不用勉强接受,这对一个初次踏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益处。有点必须说明,专科生觉得自己不如本科生,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来比较。专科生的知识比本科生更具针对性与专业性,是比较倾向实际操作方面的,这点就是专科生的优势。所以在规划职业生涯时,必须考虑到这个优势。这个优势就是自己的定位,就是自己择业的资本。要告诉自己,我也是一个领域的人才,不会输给本科生,有些专业性强的领域,我们懂得更多,实际操作能力更强。
成功需要不断学习
上述所说的都是中职毕业后直接工作的规划,当然在认识自我后,毕业后有两个选择,除了直接工作外,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继续学习深造。我们不能否认,现在社会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,所以在中职的专业技能学习后,进一步强化学习综合知识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。现在国家也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,如中职考大专,还有专升本,另外,三校生还可以直接考本科等等,机会和选择非常多,关键是如何选择,而这些选择又全部回到了最初的认识自我这一点上。其实,工作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,工作是在实践中学习,而学习则是为了更好的实践。就看自己更需要什么,对将来的规划是什么了。笔者比较赞同先学习,再工作,因为通过后面的分析,会发现先学习比先工作更适合将来的长期发展。有一位女生,初中毕业直接考入了民航中职学校。毕业后她当上了空姐,每月的收入很不错,但是做了一年后,她又去学习了,她希望取得更高的学历。她从为,空姐只是暂时可以获得高收入,但吃的是青春饭,必须要为将来做打算。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边工作边学习,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岗位而不被淘汰,或者为了晋升和跳槽。在不用工作的情况下,把书读好。极为重要,至少不用那么辛苦地两面作战了。
就业后的再规划
前面这些都是对就业准备的规划,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还包括就业后的规划。这涉及到5W的最后一条: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 ?(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?)其实,真正的规划现在才开始,只是在所有的准备结束后,就显得容易了许多。拥有了工作后,就该考虑如何保住岗位、如何晋升等等。当然成功只青睐懂得把握机会的人,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人,所以应该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能力,并且每 5 年制定一次目标,随着时间的变化再做相应的调整。其中要考虑到工作调整、晋升,以及跳槽或者自主创业,这些都是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来具体选择的。当然不要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盲目跳槽。西方一些学者认为, 30 岁前不要考虑收入,这个阶段应该是为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,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本。有时艰苦环境的磨炼也是一种财富。
中职生也是人才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只要有一套系统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,相信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。
--这是一个即将毕业的中职生的就业困惑。
近些年来,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,的确对中职生的就业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,但是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每位中职生自身,这是内因。社会上,本科生输给中职生的例子不是没有,一位招聘经理曾说过:"很多时候,学历在实践中已不是重点。如何用最小的劲做最大的事才是用人单位关心的。"可见,中职生不断"武装"自己,增加实践经验才是正道,是金子总会发光的。
一个人的择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,除了个人才能、经验、机遇等条件之外,还取决于个体的职业期望是否合理。人的一生中,对职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,随之的职业期望也在不断发展。中职生的年龄一般不足 19 岁,身心都还不成熟,但他们马上面临就业,所以对于中职生而言,客观准确地制定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自然是必不可少,这样能使自己逐渐形成科学、合理的职业期望,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,扬长避短,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很快适应和发挥个人的潜力。一个中职生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落后了本科专科生,所以更要用"后天"的努力来弥补"先天"的不足。
认识自我是基础
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对自我的分析。认识自我无论在什么时候,什么地方都是一个人所必须掌握的。只有认识了自己的性格、气质、能力、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短处,才能按照自己的这些特点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。职业选择也一样,比如说,自己天生好动,比较粗心,就不能选择会计这一职业。但很多人在当初选择职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或性格,而直接考虑的是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或外界人员的影响。一时的选择错误,不免夜点遗憾,但是自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。笔者有位朋友,由于中考失利,考进了一所中职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,但是他一直对电脑感兴趣,课余时间就不断地学习-些计算机知识,现在他在一家民营企业里担任网管,而他的工作绩效并不输于同行的本科生。可见,充分认识自己对将来的职业选择和倾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自我定位很重要
完成了认识自我后,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。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大专生,或者是这次讨论的中职生,都需要给自己一个定位。只有定位,你才能理性地去选择职业。这个定位很有讲究,如果定得太高,工作找不到;定得太低,又觉得无法展现自己的能力。
那如何来做个合理的定位呢?如果说认识自己是属于"5W法"的第一个:Who am I?(我是谁?)那么对自己的评价就属于中间3个W。即What will I do?(我想做什么?);What can I do?(我会做什么?);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?(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?)
研究表明,目前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刊顶利就业的职业心理,如:
•依赖心理--认为找工作是学校和家长的事。
•自卑心理--认为中职生没有什么前途,努力也没有用。
•职业心理定式一一认为自己只能在所学专业范围内找工作。
•勉强心理--反正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,学校推荐的工作即使不满意也只能接受。
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,即使机会作在面前,也无法好好把握住。如果你一毕业就想工作的话,就必须经常出去跑跑,了解人才市场的情祝。然后自信地去应聘自己觉得可以胜任的岗位,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现给用人单位。如果学校有机会介绍工作,那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地表现,边实践边学习,争取能够长时间地留在那工作,即使公司没有留下你,你也算拥有了一段工作经验,这也是一种财富。如果介绍的工作不满意,也不用勉强接受,这对一个初次踏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益处。有点必须说明,专科生觉得自己不如本科生,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来比较。专科生的知识比本科生更具针对性与专业性,是比较倾向实际操作方面的,这点就是专科生的优势。所以在规划职业生涯时,必须考虑到这个优势。这个优势就是自己的定位,就是自己择业的资本。要告诉自己,我也是一个领域的人才,不会输给本科生,有些专业性强的领域,我们懂得更多,实际操作能力更强。
成功需要不断学习
上述所说的都是中职毕业后直接工作的规划,当然在认识自我后,毕业后有两个选择,除了直接工作外,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继续学习深造。我们不能否认,现在社会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,所以在中职的专业技能学习后,进一步强化学习综合知识也是个非常好的选择。现在国家也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,如中职考大专,还有专升本,另外,三校生还可以直接考本科等等,机会和选择非常多,关键是如何选择,而这些选择又全部回到了最初的认识自我这一点上。其实,工作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,工作是在实践中学习,而学习则是为了更好的实践。就看自己更需要什么,对将来的规划是什么了。笔者比较赞同先学习,再工作,因为通过后面的分析,会发现先学习比先工作更适合将来的长期发展。有一位女生,初中毕业直接考入了民航中职学校。毕业后她当上了空姐,每月的收入很不错,但是做了一年后,她又去学习了,她希望取得更高的学历。她从为,空姐只是暂时可以获得高收入,但吃的是青春饭,必须要为将来做打算。现在外面很多人都在边工作边学习,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岗位而不被淘汰,或者为了晋升和跳槽。在不用工作的情况下,把书读好。极为重要,至少不用那么辛苦地两面作战了。
就业后的再规划
前面这些都是对就业准备的规划,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还包括就业后的规划。这涉及到5W的最后一条: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 ?(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?)其实,真正的规划现在才开始,只是在所有的准备结束后,就显得容易了许多。拥有了工作后,就该考虑如何保住岗位、如何晋升等等。当然成功只青睐懂得把握机会的人,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人,所以应该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能力,并且每 5 年制定一次目标,随着时间的变化再做相应的调整。其中要考虑到工作调整、晋升,以及跳槽或者自主创业,这些都是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来具体选择的。当然不要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盲目跳槽。西方一些学者认为, 30 岁前不要考虑收入,这个阶段应该是为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,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本。有时艰苦环境的磨炼也是一种财富。
中职生也是人才,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只要有一套系统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,相信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。